AG真人·(中国)官方网站 - App Store
行业资讯
AG真人官方平台话说杨浦丨中国最早的社区服务机构——沪东公社
时间: 2024-07-14浏览次数:
 AG真人平台“沪东本郊野之区,虽工厂林立而荒原满目。时有葛学溥先生者,闲步其间,目击现实,慨然有组织团体改进民生之宏愿。”  这一宏愿,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服务事业的先河,成就了中国最早的社区服务机构——沪东公社,成为西方社会工作思想和理论在中国实践的产物。 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发达国家。在同一时期,西方传教士将社会工作的思想和理论带到了中国,开设社会工作课

  AG真人平台“沪东本郊野之区,虽工厂林立而荒原满目。时有葛学溥先生者,闲步其间,目击现实,慨然有组织团体改进民生之宏愿。”

  这一宏愿,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服务事业的先河,成就了中国最早的社区服务机构——沪东公社,成为西方社会工作思想和理论在中国实践的产物。

 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发达国家。在同一时期,西方传教士将社会工作的思想和理论带到了中国,开设社会工作课程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,而后大兴社会调查,出版社会工作教材及相关著作,让社会工作事业在中国得到传播。

  1914年2月,沪江大学教师、美国布朗大学硕士葛学溥开设社会学系。沪江大学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设立社会学系的大学。葛学溥带领学生在杨树浦东部搜集有关住房、人口、工业、教育、宗教等方面的资料,并整理绘制成图表,这是国内大学进行的最早的社会调查。同年,他在沪江大学校内组织“沪江社会服务团”,附设八个小组,开展面向贫民的社会服务工作。

  1917年,葛学溥进一步扩大社会服务范围,依托沪江大学,在校外设立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“The Yangtzepoo Social Center”,成为中国第一家社区服务机构。

  葛学溥赋予了它一个突显服务理念的中文名字“沪东公社”。此后,沪东公社陪伴着杨树浦居民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。沪东公社直属于沪江大学校董会及沪东公社指导委员会,与沪江大学关系十分紧密。金武周在接任沪东公社时写下《沪东公社之回顾与前瞻》,文中写道:“创办沪东公社,以供沪大社会学系之实验,同时又为教育、宗教、经济各学系实习之所。”

  教育事业是沪东公社的重点和主要服务内容。沪东公社从开办小学日校招收附近工厂工人的子弟,到开设夜校辅导在职工人,办学形式丰富多样,在校规模也不断扩大。公社建立之初便附设初级小学,后升为完全小学,1919年时学生规模达300人。1925年,应沪东一带民众要求,公社创办沪东初级中学,以培养青年“充分智能”、以预备升学及从事各种职业为宗旨,讲求升学教育与职业训练并重。

  为提高教育质量,沪东公社在管理及课外活动的推行上作了多方努力,实行严格的考试,举行各类竞赛,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,筹资添置实验仪器及图书资料等,办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。在工人教育上,沪东公社最初只在祥泰木行开设工人补习班,次第推及各工厂,如慎昌机器厂、电力公司、怡和纱厂等等。公社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,兼顾各类工人群体,开设多种类型的学校,如职工补习夜校、纺织补习学校、平民女校、夏令义务学校等等。丰富多样的教育模式深受工友群体喜爱。工人夜校从最初只有7名学生,到1921年时学生人数已超过400人。公社内还开办图书馆和报刊阅览室以供工人闲暇时学习读书之用。

  社会事业同样是沪东公社的服务内容。为改善杨树浦工人的医疗卫生条件,沪东公社于1919年秋开办沪东工业医院,并附设义务诊疗所,由一名护士提供卫生保健服务。医院开展工伤和职业病资料的收集,并为周围工厂开办工业卫生、预防工伤事故和急救的训练班。公社还引进新型的体育和娱乐活动,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。公社开辟了劳工运动场,向工人及其子弟提供各种体育训练。葛学溥自己充当体育教练,组织各种运动队和比赛。

  沪江大学的学生剧团和乐团时常来为工人们表演。1921年,沪东公社获赠一部电影放映机,使工人在劳动之余获新奇体验。沪东公社开办后,很快便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。劳工运动场不久便人满为患,电影放映和音乐戏剧演出不得不发门票以控制观众人数。医院也在1923年时将收治对象限定为工伤病人。

  1928年,年仅32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刘湛恩被选为沪江大学首任中国籍校长。刘湛恩作了题为《大学的使命》的就职演说,提出大学具有培养人才、研究学术和改造社会的三重使命。

  为实现“改造社会”的大学使命,刘湛恩十分重视沪东公社的发展,充分发挥了沪东公社作为杨树浦工人社区文化改造中心的作用。1932年,刘湛恩被聘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教育委员会华人委员,沪东公社附设的中小学和工人夜校等开始得到工部局资助。根据1936年的调查,沪东公社开办的平民教育,除已注册立案的沪东中小学外,每晚工厂下班后,有100名女工和434名男工到公社上课,另外还有一个50人的扫盲班。社会服务事业也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愈加丰富和完善。

  1933年,沪江大学辟设一处新建筑,专门作为沪东公社的民众图书馆,以便更多社会民众的业余学习。各种曲艺表演、教育讲座、体育运动、学徒联欢会、工人食堂、慈善工艺班等活动也接连不断,充实着工人的生活。

  1937年8月13日,淞沪会战打响,沪江大学校园被日军侵占,全校师生被迫转移至位于公共租界的城中区商学院日夜轮流上课,坚持办学。社会环境的剧变使得沪东公社的活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,难民救济成为其重要内容。1938年1月15日,沪东公社接收复兴收容所600余名难民,后又接收道德收容所约300名难民。

  教育是难民救济的主要内容,公社将难民分为成人、少女、儿童等组别进行识字教育,同时组织难民开展生产活动。为使成年难民获得一技之长,1937年9月,沪东公社租借世界汽车修理公司开办汽车专科学校,1938年春迁至杨树浦。学校依托沪江大学力量,校长由公社主任金武周担任,教职工多为专业人士。初期只设初级机械班,以免费招收青年难民为主,后增设高级机械和驾驶等班,添置发动机、汽车等设备以供实习之用,专业性逐渐加强,学生类型也更加丰富。太平洋战争爆发时,汽车学校共培养260余人,其中大部分转入内地服务运输事业。

  抗日战争胜利后,沪江大学师生重回杨树浦校园。沪东公社事业陆续蓬勃发展起来,中小学校、职业夜校、平民义务学校、劳工托儿所、医疗诊所、民众阅报室等再次开办,为学校周边的乡民施粥、募捐冬衣等救济活动也成为公社的日常工作。劳工运动场因租借永安纱厂的一块地而得到扩大,吸引了周围工厂的很多工人在闲暇时间参加体育活动。1949年4月1日,沪东公社创办《沪东》双周刊。报刊上刊载了大量关于重建教育事业、推动社会服务、新建公社建筑的内容,如《大学部社会系同学春假复来社实习》《托儿所报名踊跃》《分发难童油米》《职校女工班远足复兴岛》《沪东新屋巡礼》等。

  沪东公社在依托沪江大学的同时,也使沪江大学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了学术水平与自身影响力,让上海产业工人获得正规专业教育,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。可以说,沪东公社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服务事业先河,推动了中国早期社会工作的发展。


Copyright © 2002-2025 AG真人·(中国)官方网站 - App Store 版权所有

鲁ICP备2021028188号